徒手治療------健保復健外的治療選擇

什麼是物理治療?

  物理治療是利用物理因子(聲、光、電、水、冷、熱、力……等),架構於人體解剖、生理醫學理論法則上,針對身體功能障礙與病理機制,施予非侵入性、無副作用治療來減輕病患身體不適與疼痛、恢復其應有的功能。

  物理治療的完整治療精神包含3個M,分為別Movement Therapy(運動治療)、 Manual(徒手治療)、Modality(儀器治療)。

什麼是徒手治療?

  徒手治療為治療師藉由功能性病理評估,找出結構、動作的體系統機能損傷,輔以雙手引導操作,幫助矯正並改善病患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的方式。

為何需要接受一對一徒手治療?

  礙於現行健保架構下,儀器治療為復健科治療的主要方式,其解決為復健治療儀器方面均一性能解決的部分,但治療的全貌尚需包括徒手治療、運動治療的原因,在於3個M各自處理的病理面向不同,唯有相輔相成,才能將完整的復健治療機制涵蓋。

  經由治療師雙手,於個別病患不同的病理處置,達到個別化、差異性的治療需求,以補足在健保架構下復健治療的盲點。  

適應症項目:

◆ 脊椎骨盆矯正、肩頸腰背痠痛、

◆ 肌肉筋膜放鬆、四肢關節調整、

◆ 開刀術後復健、減重瘦身雕塑、

◆ 復健運動指導、五十肩

專屬等候空間、舒適治療環境

日本醫師Kenzo Kase所研發,
針對特定的肌肉給予強化或放鬆治療,
常用於運動傷害的預防與治療。

「肌內效貼布」和「痠痛貼布」原理大不同

食藥署指出,在復建科、骨科或神經科,常見復健科醫師透過肌內效貼布,藉此改善患者的肩頸痠痛、落枕、腕隧道症候群或抽筋、扭傷、拉傷等肌肉、筋膜組織的發炎問題,甚至有人因此誤以為是痠痛貼布。其實,肌內效貼布與痠痛貼布的原理和使用方式是截然不同的。

  澎湖縣馬公市第三衛生所物理治療師高傳哲在《藥物食品安全週報》中指出,痠痛貼布是運用藥性或溫熱/涼感成分來舒緩痠痛不適、改善扭傷腫脹;肌內效貼布則是利用貼布本身具備的伸縮彈性,依肌肉結構(肌理)順向或逆向貼紮,協助肌肉放鬆或強化肌力。

  以跑馬拉松而「鐵腿」的運動員為例,高傳哲表示,使用痠痛貼布者會直接將貼布貼於小腿肚上;若使用肌內效貼布,則是沿小腿肚外圍貼紮,呈中空Y字型,利用貼布的延展彈性幫肌肉放鬆,因原理不同,使用方式也不一樣。

「肌內效貼布」2天就要撕掉 貼錯反而造成傷害

有些人對肌內效貼布感到好奇想了解,大多是看到運動場上的運動員使用,在得知其功效後,就自行買貼布回家,一邊看圖片或影片跟著貼紮;殊不知,使用肌內效貼布需有專業技巧。

  高傳哲強調,使用肌內效貼布前應先了解肌理,因為貼紮時需針對患者症狀,搭配不同的張力、貼法及肢體擺位,方能對症下貼並貼得精準;如果貼錯,覺得沒效還算事小,萬一想放鬆或提升肌力,卻貼錯方向反而會造成傷害。

  食藥署也提醒,剛開始使用肌內效貼布時,最好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與指導。至於肌內效貼布可以貼紮多久、有沒有副作用?高傳哲說明:「肌內效貼布不含藥性,沒有副作用,只要不對黏膠敏感的人都可以使用;只是貼布的黏性與彈性會逐漸遞減,如果貼布彈性不佳,效果就會不好,大概2天或是貼布因脫膠而掀起時,使用者就可以主動撕掉。」

電話:(02)2653-5856
地址: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一段172號
門診時間:詳見網站說明